寒春的假日夜,行經鎮日警備區域.
偶爾過往車潮,突顯環伺警戒氛圍.
盞盞橘紅燈光,
靜靜的溫暖著,寂寥冷清的警戒圈.
Ps.拍攝時的內心OS
崗哨正監視著,手~微顫輕抖,心~慌忙緊張,
娘倆佇立路邊,急按快門鈕,畫面大多模糊,
故意大聲談笑,只為表達...我們不屬狗唷!!
總統府的建築
總統府的建築型式~屬「文藝復興」式,由日本建築師長野宇平冶設計,自1912年6月正式開工,1915年6月主體大致完成並舉行上棟典禮,經過幾年施工後,終於在1919年3月告竣,總工程費達280萬日圓。
這棟當時全台灣最高建築物就一直是台灣總督統治台灣的明顯雄偉地標。
整個總統府結構是一個「日」字型,屬五層樓建築物,樓身大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部分混用磚石,總樓高約六十公尺,樓面與樓面距離達九公尺,兩邊各有一個天井,辦公室圍繞天井四週而建,整體結構十分堅實,外圍以紅磚與灰泥搭配精緻簡潔的雕飾,充分塑造出典雅莊嚴的氣勢。
建築物的中央塔,角塔,衛塔等大片立面的1:2:3:2:1的節奏和粗面砌築基座與柱式主出入口,混合成了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 *部分節自總統府網頁
建造修復~在二戰期間,這棟建築物成為美軍轟炸台灣的主要目標物之一。雖然日本軍方將總督府百般偽裝及防範,最後還是在1945年戰爭末期的臺北大空襲,遭到美軍轟炸命中,並導致部分建築物損失。
終戰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將其建築改名為「介壽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舊名亦稱「介壽路」)並著手重修,直至1948年底才恢復舊觀。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