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的新聞播報~一位家境相當困苦的婦人,為減輕貧血症狀的痛苦,居然連生11個孩子~

今天的新聞播報~一名26歲婦人,從13歲開始,在9 年生下6兒女,她在沒有能力撫養的情況下,還一個接著一個的生,理由竟是沒有錢付結紮費用?~

對於她們的處境,深感不可思議,她們的親友,醫師看到她們的環境及能力,難道無法向她們提出正確的建言嗎?

剛拜讀完洪蘭教授所著的《講理就好》,本書分成三部份:第一篇【科學V.S傳說】第二篇【與心對話】第三篇【生命科學】,文章都和科學與教育有關.

對於當今社會充斥莫可奈何的不理性行為,誠如洪蘭教授在<一張篩選知識的網>文中所言...

目前學生太少看教科書以外的書,因此基本知識不夠廣泛,沒有區辨事物的習慣,更沒有批判性的思考以及獨立判斷的能力,所以當別人信口開河時,他自己的知識無法使他判斷這些訊息是否確;又因為沒有科學的思考方式,所以無法推斷別人的說法是否合邏輯.

「背景知識」就像一個篩網,網愈細密,新知識愈不會流失,老師說的話是一陣風,只有綿密的網可以兜住它.背景知識又像一個架構,有了架子,新進來的知識才知道往那兒放,當每個格子都放滿了,一個完整的圖形顯現出來,一個新的概念於是誕生.

新聞裡的兩位女主角,她們的人生似乎走入匪夷所思的地步,會感受到自己活著的快樂嗎?現在年輕人大半認為自己是活的不快樂.在<快樂是努力付出換來的>提到~

快樂不是「追求」來的,它必須從勞動,從付出換得.如果僅想去追求而不是腳踏實地的獲得,那麼你會追尋一輩子而永遠得不到.

假如我們知只有失去了才覺得珍貴,為什麼我們不能有這個智慧,在未去之前珍惜眼前所擁有的?

不過,即使親友,醫師們都曾向她們提出建議,還是要由她們自己主動決定,自己未來的走向.目前教育體制仍傾向「被動式」學習,還是停留在以考試拿高分為主的教育模式.以<領進門,放他飛>所述~

其實考試只是評量學生學了多少而已,如果不把考試看得這麼重要,老師不必趕進度,學生也會快樂很多.

老師最重要的應該是引起學習的動機,教給他求知的工具之後,從旁指引就好了.

只有當孩子願意主動尋找知識時,我們與世界才有競爭力,不然永遠停留在代工,加工,依樣畫葫蘆的階段.我們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不是所有東西都要教了才會.諄諄善誘的意思就是把他領進門,指導他方向,放手讓他翶翔.

當學習的工具漸漸由各種影音媒體取代時,孩子們腦中的知識照理應該會更豐富,但事實確是相反的,在<閱讀是使你爬上巨人的肩膀>指出~

因為聽覺是時間性的,時間流過,聲波就消失.因此,除非大腦中已有背景知識的架構,可以捕捉這些聲波,使它意義出現,不然有聽沒有見,好像在聽外國人講外國語一,雖然很努力聽仍然無法重複.一般俗語所說的「鴨子聽雷」指的便是這個現象,因為瞭解意義,聽過聲波消失後,無法在大腦留下記憶的痕跡.

閱讀知識一來說是它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門,讓你就你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步調在裡面翱遊,同時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的發展,使你的大腦不會退化。

我們說:讀書可以改變氣質,這是因為讀了很多書,視野變得寬廣,不會再為芝麻綠豆小事煩心,眉頭不會深鎖。

知識淵博,使你對問題有很多的解決方式;成竹在胸,使你談吐有物,進退得體,這便是風度和氣質。

閱讀帶給你最大的好處是別人偷不走、搶不掉的知識。在正常的環境中讓孩子快樂的成長,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正常的環境,使他的大腦有足夠的刺激來發展;快樂的童年,使他的成長有安全感,讓他的人格健全,不畏困難,不易被挫折打敗。

其實,某些文章對閒妻而言,是有點沈悶的.

但一則一篇的瀏覽後,慢慢體會洪教授聚集各報章雜誌發表的文稿的目的.

希望透由這本書讓我們在紛亂的社會中,能過得快樂安全一些.

處理周遭事物時,唯一的真理就是...


~ Be Sensible , 講理就好!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ria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