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舅公自Jul.26手術後,請了一位看護鎮日照護舅公,
閒妻的娘家離北醫近,爸媽早晚前去探視,
閒妻一家人,則視孩子們課輔及活動的時間,
抽出或下午或晚上,也到醫院裡去加油打氣。



術後,舅公靠著每六小時的止痛針,渡過第一天;
第二天晚上,閒妻前往探視時,已拔除鼻管、尿管,,
但是...仍要依賴六小時的止痛針劑;
術後三天,因有暫時性的腸麻痺現象,一直沒有排氣,
儘靠靜脈注射(打點滴)補充營養;
爸爸在第三天下午,教導舅公在床上曲腳運動,
及忍痛下床走動,希望藉此讓有腸子蠕動的機會,
終於...第四天下午排氣,可以在隔天安排進食。



至今後腹部仍有一條引流管,
這是為了可以排出體內的滲出液,引流液的情況,
係供術後恢復癒合進度的參考,
每回探視...都看到舅公穩定的康復中。



不過,術後的舅公食慾一直不佳,也吃的極少,
原本醫生已考慮在拆線後,決定出院,
在上週五(Aug.3)拔除引流管,據看護說,
隔天下午精神明顯不佳,舅公的眼睛無法睜開,
自下午5點多開始發燒...週日下午則開始咳痰;
據說胃切除術後,由於肺部擴張不全,咳痰不力,
痰液堵住小支氣管而造成,爾後的發燒...
可能是一般身體的反應,也可能是不正常的訊息。



提到這兒,閒妻不免要抱怨假日的醫護態度...
當週六下午5點爸爸得知舅公開始發燒,
爸爸到醫護站告知北醫的值勤醫護人員,爾後返家用餐;
爸爸晚上8點再度探視時,才知道...
值勤醫護都沒有到病房,進行任何檢視或用藥處理,
爸爸跑到醫護站,要求在站裡的年輕實習醫師,
迅速通報值勤醫師,這才為一天都沒有進食的舅公,
爭取到進行靜脈注射(打點滴),補充水份也補充營養。



週日晚上,閒妻前往探視時,舅公的體溫仍有37.4度,
精神明顯比週五晚差,躺在床上打著點滴;
醫生已安排週一早上抽血檢驗,週二要再進行其他的檢驗。



高齡近八十的舅公,
一直無法體會胃只存三分之一,進食習慣一定要改變,
常提...只要醫生說可以出院,他就要出院了!
閒妻上網查到關於胃切除後的飲食照顧一文中提到~
由於食糜與胃液無法充分混合,且食糜不經過十二指腸,
造成胰液、膽汁的減少分泌或不當分泌,而影響消化作用。
在迷走神經截斷術後,亦會影響消化 的分泌,
膽囊收液及膽汁的分泌,這些都對消化作用造成不良影響。
因缺乏胃酸分泌、而使腸道細菌容易孳生,
且切除了胃竇,會使營養素及維生素的吸收受影響而降低。
而由於缺少磨碎食團的功能,食糜顆粒會大而粗,
食糜直接進入腸道後易刺激腸道,使蠕動加快,
而減少了小腸吸收養分的機會及造成身體不適。



面對原本就挑食成性的舅公,
出院後可不能存著...仰賴打點滴補充營養的觀念,
閒妻請爸爸協商主治醫師,在出院前,安排營養師會診,
告知舅公如何飲食,才能攝取足夠的營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ria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