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三代廚房官網)

劇情概述~
專業主婦今泉桐子隨著銀行員丈夫裕道的調職,
而到了倫敦過了三年的優雅貴婦生活,
在老公調回日本後,全家人一起返回日本。
因為他們還打算再回倫敦任職,
於是就只好暫住在經營神社的公婆家,
跟公婆暫時同住一個屋簷下,
沒想到這樣的決定卻擾亂了桐子的命運…

擔任神社宮司的婆婆美子跟公公幸彥,
都很開心地迎接他們的回國。
公婆希望裕道繼承神社,還特地改建住屋,
讓裕道的妹妹奈奈跟她老公作也一起住在家裡,
希望三個家庭可以同住一個屋簷下。
但是,桐子並不想當宮司的老婆,
也對美子清楚地表達想再回倫敦的意念,
讓同住在一起的第一天,婆媳關係就降到了冰點。


一心嚮往返回倫敦的桐子,
對婆婆的傳統觀念當然無法認同,
也極力安排女兒可以到國際學校入學,
直到有一天...
婆婆的腳骨折,卻堅持要完成預定的神職工作,
看到婆婆對工作上的付出,她決定從旁協助腳傷的婆婆。

三代命名的由來,即昭和價值觀的父母世代,
知道泡沫惜別的主人公世代及無固定職業者,
啃老族劇增的年輕人世代,再加上出生在國外,
不會說日語只能講英語的孫子…。

不同的價值觀,卻要在一個屋簷底下生活,
2小時的家庭劇,將沉重的婆媳問題,
以輕快的節奏進行,諸如...
婆婆發洩情緒時,在神殿裡用力搖晃手中的拂塵,
媳婦則回到廚房,用力的壓摔烏龍麵糰。

劇情最後,在婆媳結束一場法會,趕往孩子入學面談,
在面談時,婆婆以英語解釋日本的傳統文化特色和優點,
也提及認同孩子學習國際觀的必要性,
雖然,因校方有外交人員的孩子優先入學的制度,
孩子依舊沒能進入嚮往的學校。
不過,一連串的生活大小事,卻讓婆媳從中體會,
並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做為處事的考量。

我想,婆媳之間如果相處融洽,家庭必定美滿而安祥,
在平靜的心思為家庭貢獻一切力量,
在2小時的日劇裡,體會「家和萬事興」的道理嚕~

在劇中提到婆婆是神社的宮司,
日本人在出生30至100天內,都會被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3、5、7歲的11月15日所謂三五七節要參拜神社,
升學、結婚要到神社祈求神佑。
不過,平時求籤,祈求交通安全等到佛寺,
葬禮也要佛教和尚主持。

每個神社門前有一個叫做鳥居的日本牌坊,
正殿門楣上掛一鈴鐺,懸一粗繩,參拜者先要拉動粗繩,
再大聲鼓掌以驚動神靈,然後雙手合一默默祈禱。
一般不用下跪,但進入殿內須脫鞋。
因日本大學升學競爭相當激烈,
每年高考時,都有大批學生到神社祈禱。
神社不設立靈牌,而宫司就是神社的主持人。


(資料來源:嫁個好人家官網)
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
說的是作者嫁入了「田舎の名家の医者一族」之後,
所發生的一連串有笑有淚的精采故事。

一個自由作家媳婦君子,為了要住在東京高級公寓,
而拼命工作,遇到別人對她要求,即便自己負擔的非常吃力,
也不會拒絕。
她嫁給醫生世家次子,英俊瀟灑任她欺負的老公磯次郎,
個性溫和柔順,從不會忤逆任何人,
甚至可以撒謊來曲意逢迎。
婆婆志摩子則因為年輕時,受到婆婆的不平待遇,
而立志要當個好婆婆... 

當君子發現自已得經常配合家族裡,一連串的傳統儀式,
得勉強自己適應大戶人家的傳統習俗,
而且婆婆極盡全力表現出寬容、熱誠的舉動,
卻讓嚴守婆媳相處之道的君子,產生莫名的壓力與排斥,
進而產生了一連串因不明白習俗所製造出爆笑的劇情,
也描述出內心萬分掙扎的媳婦物語...
最後,這位凡事都往好處想的婆婆,
付出真心對待自己的媳婦,媳婦也由衷的融入大家庭中。

君子對於夫妻倆間的感情,如是說~
她覺得夫婦就像是戰友,兩個人互相努力,
互相幫助在一起是種助力,讓雙方都能夠互相成長,
以最自然最真誠的心,互相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 片尾結束時,
播放由沖繩·石垣島出生的 ユニット・やなわらばーが所唱
拝啓○○さん(按左邊歌名,看PV去)
在節奏明亮輕快的曲風中,體會這齣溫暖的婆媳劇。

今年有許多好友,準備邁入人生另一旅程~結婚~
閒妻和婆婆的感情很好,婆婆也把閒妻看的比親生女兒重,
記得有一回昔日同事,因婆媳問題而心情不佳,
閒妻出言相勸,有位同事當下回應~
因為妳沒和婆婆同住,才能說的如此輕鬆,
那時候,閒妻沒有立即辯解,只想著...
我是沒和婆婆同住,但是,我有位觀念頑固的媽媽,
也常聽媽媽和同事們,說親友八卦呀!
所以,當自己結婚後,一心學習將婆婆當母親看待,
盡力配合戶長協力處理家族大小事;
不同成長環境,成就不同觀念,
婆媳要能和善的相處,還是需要互有妥協的想法。

星雲法師曾提出「四等婆媳」的觀念,
第一等婆媳,如母女親密;第二等婆媳,如朋友尊重;
第三等婆媳,如賓主客氣;第四等婆媳,如冤家相聚。 
千萬不要是...妳懂閒妻的意思啦~
婆媳相處教戰守則
人間萬事--三等媳婦
人間萬事--四等婆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ria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