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走上屋頂收衣服,發現西方的天際,
夕陽的餘暉,自烏雲層穿透而出...

晚風吹吹拂樹林,陣陣窸窣聲傳入耳中,
一隻蜘蛛自屋簷垂下,準備結網等候果腹之物。

一進入秋天,天暗得越來越快,才拍數張後山林景,
夕燒紅雲已不復現,一彎明月卻已東升...

突然想起陪伴孩子進行月亮圓缺觀察時,學到的知識~
農曆每月初一,月亮處在太陽和地球之間,這時,月亮對著人們的那一面太陽光照不到;而受太陽光照射的那一面人們見不到,因此,人們看不到月亮,即此時為新月或朔月。 

過了兩三天,月亮改變了位置,太陽光逐漸照亮它向著地球的這半球的邊緣部分,人們也就開始看到月亮被照亮的一小部分。它好像彎彎的蛾眉,人們稱它為“蛾眉月”。這以後,月亮向著地球的這半球一天比一天照到的太陽光多了,於是彎彎的月牙也就一天比一天“豐滿”起來,直至農曆初七、初八前後,月亮面對人們這半球,有一半可以照到太陽光。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即為“上弦月”。 

月亮逐漸越變越豐滿。直至農曆十五、十六,地球處於月亮和太陽中間,這時月亮對著地球的那一面完全被太陽光照亮。人們就可以看到一個渾圓的月亮,這就是滿月,也叫望月。 

滿月之後,月亮一天天地“瘦”下去。農曆二十二三,又只能看到半個月亮,為“下弦月”;又過了四五日,又只能看到蛾眉月,直至農曆月份的最後一二天,月亮又消失了。再過三四天,月亮又開始出現,於是開始新的迴圈。
(資料來源:中國公眾科技網)

將衣物晾掛於櫉櫃後,順手翻看電話旁的桌曆,
嘿~今年的立冬是十一月七日(週五),
俗話說:補冬補嘴空,台灣人有個立冬進補的習俗,
在這天會煮麻油雞酒或是四物仔、八珍、十全等進補,
另有一句俗話是:有錢補冬無錢補鼻孔,
意指有錢人家用雞鴨燉八珍補冬,香氣四溢,
沒錢人家只好用鼻子聞聞別人家補冬的香味。

吼~突然好想念娘家媽媽的桂圓紫米糕,
等吃過晚餐後,趕快撥通電話和媽媽撒嬌ㄠ米糕囉!
延伸閱讀
「立冬補冬」~立冬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十一月七日或八日,立冬一到表示時序已經進入冬季,台灣早期先民大都從事農耕,生活儉樸,只求三餐溫飽,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終年辛勤耕作,好不容易到了冬季可以休息,趁著立冬時節燉煮補品為一年的勞累補補身子,也準備度過寒冬。尤其家裡有身體虛寒會尿床的小孩子,父母會在立冬那天,利用桂圓(龍眼乾肉)放到米裡加入米酒燉煮成「米糕」,為小孩補身子,「燉米糕」在早期農業社會就成了很好的「窮人補」。 

「有錢補冬無錢補鼻孔」~台灣早期農業社會,生活較節儉,平常生活省吃儉用,很少大魚大肉,只有進入冬天,才燉煮補品補身體,一般叫「補冬」。有錢人家用雞鴨燉八珍補冬,香氣四溢,沒錢人家只好用鼻子聞聞別人家補冬的香味。這句話有勸化世人「安貧樂道」的意思,也就是說吃喝之事,有錢多花一點,沒有錢就少花一點,切莫寅吃卯糧,「有錢補冬(u chin po tang),無錢補鼻孔(bo chin po phin khang)」,以免淪為「月光族」。
根據王詩琅所著的《艋舺歲時記》:「入冬日,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福眼肉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謂此日食補品,於身體特別有益。」 現在勤勞的台灣人不管什麼M型社會,窮人也好,富人也罷,高貴的十全八珍或是便宜的桂圓米糕,總之把它從立冬補到冬至,自然滿滿的力氣就會化成明天的福氣。
(資料來源:台語典故)
晃網學料理
愛睏貓 ● dozy cat:充滿實驗精神的桂圓米糕
查理 Brown - 桂圓米糕
02/29 現代心素派 -- 紫米珍珠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ria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