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感懷 詩詞覓中秋月球這顆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給了我們無限的暇思和暢想。我國古代的文人騷客也不惜筆墨,對月抒懷,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千古絕唱。

《水調歌頭/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翻譯:
我舉起酒杯問青天:天上的明月是甚麼時候開始有的呢?
而天上神仙住的地方,今夜又是怎樣?
望著美麗的天空,我真希望能夠乘著風兒飛上去,但又害怕神仙們居住的地方太高了,會讓人冷得受不了。於是我只好和我的影子,在晶瑩的月光下翩翩起舞。那種快樂,就像是到了天上一樣。
夜深了,我回到了屋子裏,靜靜的看著月光緩緩的轉過朱紅色的樓閣,滑進精緻的小窗,並且照在我這個沒有睡意的人身上。
月兒啊!你本不該對人有恨的,但為什麼老是在人們別離的時候,才這麼的圓滿,讓人們看了心裏難受呢?
唉!我還是不要胡思亂想了。人有悲歡、有離合,就像月兒有圓滿、有缺憾,是自古以來就不能兩全其美的。
但是只要我們都能夠健健康康、活得長久,雖然隔得很遠,卻能夠共賞天上的明月,那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關於月宮最美麗動人的傳說莫過於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了,相傳暴君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藥,而后羿之妻姮娥竊食後成仙奔月,變成了蟾蜍。姮本作「恆」,因為避淮南王劉恆的諱,故寫作姮娥。「恆」乃「常」之意,所以後代又寫常娥或嫦娥。

《霜月/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翻譯:
剛聽到北雁群鳴南歸的時候,已沒有秋蟬的悲聲, 從百尺樓臺上遠眺,只見水和天相連接,一片空明。 青霜玉女和嫦娥都極耐寒冷, 一在月裡,一在霜間,相互比鬥著嬌美的姿容。



在唐朝,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遊夜宮的傳說了。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
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霓裳羽衣歌/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
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對寒食春風天,玉鉤闌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纍纍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磬蕭箏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迤邐。

散序六奏未動衣,陽台宿雲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
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
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
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

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惟聞杜鵑哭。
移領錢塘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
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觱篥沈平笙。
清絃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後祇應三度按。
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鐘暮角催白頭。
貪看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
秋來無事多閒悶,忽憶霓裳無處問。
聞君部內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
答雲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

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
眼前彷彿睹形質,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
我愛霓裳君合知,發於歌詠形於詩。
君不見,我歌云:驚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見,我詩云:曲愛霓裳未拍時。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造譜。
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艷西施化為土。
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
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劣寧相遠,大都只在人抬舉。
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


《詩/吳騫》
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蘇堤千頃邊,
多少管窺誇見月,可知月在此間園。


自古就有臨水賞月的習慣,天上是靜靜明月,地上是微波粼粼,一靜一動,恰到好處地交融在一起。面對現代人習以烤肉歡慶中秋,雖然十足歡樂,但是閒妻比較喜愛家人圍聚,喝茶閒話家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ria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