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台北縣政府)

這兩天,粽香傳偏大街小巷,在在提醒著端午佳節的到來,
端午節是中國三大節日之一,
過去的端午節習俗除了要懸菖蒲、艾草、榕技於門上,
全家一同團圓吃粽子,並以五色長命縷繫於兒女上,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活動就是「龍舟競渡」了,
在廟會的相互輝映下,氣氛熱鬧非凡。



(資料來源:台北縣政府)

戶長和小六生返回屏東,陪伴婆婆歡渡端午佳節,
閒妻和國二生也將返回娘家,幫忙包肉粽,
歡樂同享充滿愛意的ㄚ母味肉粽唷~
 
閒妻在此祝福各位 
 
端午節快樂 闔家團圓 闔府安康
延伸閱讀~端午節的由來與典故
端午節是每年四大節日之一,
與中秋、春節、冬至並稱。
唐代以前,民間稱每月的初五為端午。
直到唐玄宗的「端午臨仲夏」詩出,歷經宋、元以後,
端午才成為五月五日的專稱。

民間俗忌五月是「毒月」、「獨月」和「惡月」。
五月五日乃九毒日之首,
故有許多特殊的習俗:例如插蒲艾、飲雄黃酒、沐雄黃浴、
帶香包、香囊,薰洒各種藥物等等,
其目的在預防和消除毒蟲、毒物,藉以保障人們的健康。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
因為農曆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虫蒼蠅孳生,
傳染病很容易發生,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
百毒齊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種植物:
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
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

民國成立以後訂為「夏節」,
另外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又稱「詩人節」。
端午節,因家家戶戶懸掛菖蒲避邪,故稱「蒲節」。 
台灣竹枝詞(選一)
錢 琦 ( 一 七 三 七 年 進 士 )

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
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

午日觀競渡 
邊 貢 ( 一 四 七 六 ~ 一 五 三 二 )

 共駭群龍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ria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