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走出旗津渡船口,映入眼瞳的是一長排的觀光三輪車。

三輪車
民國40年代的旗津,因道路規劃的狹窄,巷道頗多,以致於車子進出不便,三輪車便成為旗津早期主要的交通工具。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在汽車還未普遍時的「計程車」,曾經風光一時,現在只剩下觀光用途。(資料來源:Kaohsiung Walking 高雄網)

旗津三輪車的每趟觀光路線是從旗津輪渡站出發,經旗津路、區公所、海產街、臨水宮到中洲路,再折返回輪渡站。由於許多遊客到旗津都以汽車或摩托車代步,加上近來的騎乘自行車休閒風潮,使三輪車營業大受影響,三輪車除在旗津營業外,也接受外包服務,偶而也會跨海現身高雄市街頭。
(資料來源:Kaohsiung Walking 高雄網)

旗津也有多家自行車/機車出租店,然而天氣實在很熱,
揹著大包拎著小包的母女倆,決定安步當車走晃至海邊,
沿著老街步行,街旁海產店林立,也有很多在地小吃,
剛在鼓山街上呷冰吃壽司,肚子還沒空間擺放地道美味,
走著走著...來到著名的旗津天后宮。

旗津天后宮
位於觀光客熙攘的旗津區廟前路上,已有328年淵源的旗津天后宮樸實典雅的格局,緊密地融入庶民的生活。旗津天后宮是高雄市第一座媽祖廟,1985年(民國74年)定為三級古蹟,是高雄市祠廟類唯一被列入文化資產保存的廟宇。更重要的是它陪伴旗津人走過墾荒、戰爭、重建的歷程,更是高雄發展的源頭。(資料來源:網路資訊)

明永曆二十七年(清康熙十二年),福建漁民徐阿華因颱風漂流至旗津海邊,認為此地可為漁撈定居之所,乃回鄉攜人至此定居,並迎奉故鄉媽祖分靈,建一草寮祭拜,名為「媽祖宮」,為今旗後天后宮的前身。(資料來源:網路資訊)

乾隆年間,莊民集資興建廟宇,天后宮不再為茅草廟。廟宇格局為兩殿兩護形式,裝飾精緻,歷經多次整修,仍多維持古樸的原貌。
(資料來源:網路資訊)

目前天后宮內尚存有清光緒12年古銅鐘一口及光緒18年木質對聯一副,廟內文物繁多,古趣盎然,廟前火紅的平安燈燈籠更發人思古之幽情。(資料來源:網路資訊)
續向前行,來到曾是台灣第一間醫學院的旗後教會。
旗後教會
旗後教會是清朝英法聯軍之役後,1865 年蘇格蘭長老教會傳教士馬雅各從府城到打狗行醫傳教,最初是於通山街(高雄第一街)朝日鐵工廠處租店面傳道醫病,隔年6月於旗後山腰買地蓋醫館,並建築禮拜堂,這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第一間禮拜堂,名叫「打狗禮拜堂」。(資料來源:網路資訊)

為紀念盡力研究熱帶病症,有「熱帶醫學之父」的萬巴德醫生,醫館名是「慕德醫館(打狗醫館)」,這就是台灣第一間西醫醫館。後來也招募學生習醫,而林晟還曾得到醫學文憑証件,所以此地也為台灣第一間醫學院,隨後馬雅各於1866 年設立教堂,就是現在所看到的旗後長老教會。
(資料來源:網路資訊)

由喧嚷的廟前路走進,立刻感受到寧靜安詳的氛圍,
教堂的建築是日據時期所流行的鋼筋混泥土築造,
簡樸的黃褐色洗石子外牆,仿羅馬式小型教堂。

圖書館外有排洗手檯,以冰涼的水洗洗臉後,
母女倆接著走向旗津海岸公園,聽聽海潮吹吹海風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ria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