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氣象報導~低溫持續報到,台灣各地山區也陸續傳出降下雪情形,除了合歡山之外,宜蘭的太平山、桃園的拉拉山神木區,以及新竹的尖石鄕全都飄雪了!
最近真是冷爆了,親友聊天時,話題不離”還要冷多久??” ,今年2月4日立春那天,台北下著雨,唉呀呀!希望不要應驗農家流傳的俗諺~立春落水透清明,一日落水一日晴。

春為歲首,立春又象徵春天開始的意思,因此人們常根據立春之天氣,預期未來一年之收成。 
立春有許多有趣的節禮習俗
咬春~天津人吃春餅,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
如清人專有〈咬春詩〉:「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芳辰;靈根屬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佐酒暗香生乙筴,加餐清響動牙唇;帝城節物鄉園味,取次關心白髮新。」
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面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裡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熏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 
南京人「咬春」的重頭戲卻是啃蘿蔔。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剪春燕~例如古書記載在南北朝時流行一種「剪春燕」的習俗,在立春這天,為了象徵春回大地,人們把彩絹剪成燕子的形狀,配戴在身上。如此,春天的愉悅氣氛不僅從風中飄來,寫在每張剛過完年的臉上,而且全身沐浴其中,就像燕子一般,往來飛翔,優遊自在。 
迎春牛、打春牛 ~ 古時,皇帝要在立春的前一天,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春神與春牛。據載,「春牛」古時指土塑的小土牛,相傳漢朝時就有在立春做土牛來象徵一年耕作的開始的習俗。這些小土牛就在鼓樂聲下被迎入宮中,因此稱為「迎春牛」。 

在古代農業時代,農民與「牛」可謂相依為命,情感至深,因此藉由「迎春牛」活動勉勵民眾,倣傚牛的勤奮精神,也藉此祈求四時無災、五穀豐收,是相當有意義的活動。
立春有趣的諺語
元旦雲晴霽中天,雨雪霏霏是豐年!最喜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我國自古流傳重視節候,關係農事豐歉的一首歌諺。說明了元旦的雨雪和立春的晴天,都是大有之年的好預兆。 
一場冬雪一場漫,一場春雪一場旱~ 冬雪就是立春前,如果雪多,則嗣後雨亦多;立春後雪多,則嗣後雨必少。 
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立春晴好收成,大雪紛飛是旱年~從這兩句俚語,足見民俗忌諱立春日下雨,大家都認為立春日有個晴朗的天氣,就是這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好預兆。也許大家不希望在耕種要開始的時候,就遇到大雨大雪來掃興吧!
立春落雨透清明~立春日若下雨,並不是代表著立春下雨會一直下到清明,而是表示這段期間下雨機率較大。
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立春打雷,十處豬欄九處空~表六畜不安。雷不打春,今年一定好年冬。
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到月半
~農曆正月初一下雨的話,第二天可能就雨過天晴;農曆正月初三降雨的話,可能會連續下到正月十五以後。台灣春季的春雨期,大致是從立春日(國曆2月4的)到國曆3月30日左右。春季的降雨形式,主要係冷暖氣流交會時所形成的鋒面雨。在立春日前後(即大致農曆春節前後),因西南氣流的勢力尚弱,故成間歇性的降雨;立春後不久,西南氣流漸強,和冷氣流勢力相當,鋒面停滯於台灣上空,故成連續性降雨。
正月展春流
~立春以後,潮汐海流加大。
春天後母面~立春以後,氣候陰晴冷暖無常。
春霧(音ㄇㄥˊ)曝死鬼,夏霧做大水~春天降霧會放晴,夏天降霧會雨澇成災。 
春寒,雨愈泉(噴、下之意)~春天愈冷的話,降雨機會愈少。春季冷暖氣團交會於台灣上空,形成鋒面而降雨時,一方面冷氣團因密度較薄而切進地面,另一方面,地面因降雨而溼度較大,因此,在春雨期間,地面的體感溫度較低。 
雨淹上元燈,日曝清明種
~上元(元宵節)前後,是台灣春雨季,上元燈籠常遭雨淋;清明節以後,天氣放晴,日照時間較長。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清明節以後至梅雨期來臨前,為台灣春雨期和梅雨期間的過渡期。在這段時間裡,因鋒面北移到長江流域,造成該地「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現象;反之,在台灣,則因鋒面離去而降雨機會較少,俗稱春旱。 
冬看山頭,春看海口
~冬季時山頭有雲,則易致雨;春季時,海上有雲,則降雨機會較多。台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降雨的雨源主要來自北方海面,降雨形式多為地形雨,春季進入季風轉換期,西南氣流挾帶熱帶海域大量的水氣進入本島時,即創造較多的降雨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ria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