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你有沒有想過~人生的意義~呢?

閒妻在數年前是認為...

在孩子可塑性最強的階段裡,能夠陪伴,扶持她們,

讓孩子有健康的身體,有健康的思想,就是我生而為人的最大目標.

近日政治圈掀起一波波新聞混戰,總覺得...

質疑者或回應者,是否訴說真正的事實,是否無愧於社會曾給予的幫助呢??

對於僅靠戶長一人獨撐經濟來源的我們,無法在金錢上多盡心力,

只能儘量多做些小公益,有餘錢時(諸如中到發票)就捐助急需善款的單位.

讀了證嚴法師發表于聯合報的~布施點燈~一文後,

期望藉著大家的愛及虔誠的心,在「有智慧」的引導下,化混沌於清澈.











~布施點燈~

什麼叫作光明燈?過去寺廟沒有光明燈,只有「長明燈」。

在民國三年以前,為了保持佛案前的清淨,所有寺院都不點油燈。而在民國三年,有位慧穎法師主持千佛寺,千佛寺是宋朝大臣為出家的女兒所蓋的,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 每到黃昏,寺院內變得昏暗,因此慧穎法師以銅缽盛三條棉線的燈芯、倒下油,點起火來,以增加大殿的光明。

古時候大家生活貧困,佛寺的生活也較刻苦。而慧穎法師希望這盞燈能永遠亮著,就像我很喜歡看燭火一樣,佛前點著蠟燭,熄了就接著點下去。

其實,我們沒有那種點燭火就有功德的想法,只是覺得在佛案前,若有一盞燭火,就能增添莊嚴光明。

一間古老的寺廟,內部當然會昏暗,點起燈來,光明的氣氛,可以使人心靈歡喜祥和。

所以慧穎法師不只在晚上點燈,連白天也點,當時人們食用油很欠缺,哪還能使佛前的燈油不斷呢?

但是,他還是堅持,要讓佛前的燈火長明不熄,所以有時他提著兩個空瓶子,到信徒的家中化油,將人家吃剩的油,一點、一點的收集起來。

這樣一天頂多化兩瓶油,而整天點燈實在很耗油,須每天出去沿門、沿戶化油才夠用。

日久月深,信徒覺得不忍心,就說:「我們若去拜佛時,會帶些油過去。」從此,信徒拜佛時,半瓶也好,三分滿也好,點點滴滴的將油帶到千佛寺。

不過,一盞燈火又能用多少油?後來油太多了,不但可以點燈,也可供出家眾食用,尚有剩油,於是累積下來放在倉庫中。

年底清倉時,叫弟子將油一瓶瓶的送給貧困的家庭,村中貧窮人家都非常感激千佛寺,尤其感激慧穎法師。

信徒慢慢知道千佛寺需要燈火,因此來點燈的人增多,油也愈積愈多,一年不只發放一次,有時也會好幾次,所以千佛寺創造出地方上「富者布施,貧者得施」的美意。

自民國三年開始,每家寺院的佛前都點著明燈,這就是「長明燈」的由來。

近二十多年來,長明燈已由油燈變成用電的光明燈,許多佛教徒都會捐錢點大座的光明燈;光明燈現在愈做愈大,以前的燈油沒用完就拿去布施,而如今的光明燈則是維持常住生活的方法。

過去的長明燈,是希望一盞燈火能讓人人來添油植福,而現在的光明燈,並非只是平安納福,希望的是人人布施點燈。

社會需要大家拿出愛心,也需要佛教徒拿出虔誠的心,愛與虔誠必須合在一起,更必須「有智慧」的引導,才能福慧雙具。



 


【證嚴法師發表於2006/04/24 聯合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loriac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